旋涡泵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旋涡泵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资讯】这简直是奥斯卡的拐点以后的含金量怕是越来越低巫启贤

发布时间:2020-10-18 17:40:11 阅读: 来源:旋涡泵厂家

今年这届奥斯卡,给我的感受就是:失望、混乱、无趣。

好在去年还有《爱乐之城》顶替《月光男孩》的乌龙事件,算个消遣的谈资,也是失望混乱,却不至于无趣。今年则什么都没有,鸡毛主持的四平八稳,现场歌舞也相当车祸。最后也就是又把邦妮与克莱德俩活宝请出来一下,再搬次最佳影片,让人会心一笑而已。

还有那些印着各奖项名字,比以前胖了三倍的大信封,宛如一场滑稽秀。

邦妮与克莱德

去年都说是史上最差的一届奥斯卡,直逼1984年第56届,那届将最佳影片颁给了平庸的《母女情深》。后来的1999年也是让人大跌眼镜,都说是公关将《莎翁情史》送上了领奖台,影片从任何角度来看都跟另外三部二战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细细的红线》、《美丽人生》)不在一个梯队。而我觉得今年则比去年还差,应该是史上最水的一届奥斯卡了。

何况还是90岁大寿!

只在“原创配乐”和“艺术指导”两个次等奖有所斩获的《水形物语》,却最终拿到了重量级大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这要放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史上最“水”一届已然坐实。

吉尔莫·德·陀螺

九部提名影片,论电影本身的美学、剧作和语法,《三块广告牌》虽不完美,但显然是最成熟的。诺兰的《敦刻尔克》拍的再好,也不够符合奥斯卡的口味,处境类似于去年的《赴汤蹈火》。《请以你名字呼唤我》是奥斯卡青睐的同性题材,但拍的比《月光男孩》还要私人化,体现不出学院的诉求。《逃出绝命镇》勉强算颗定时炸弹,在去年底获得包括《电影手册》等媒体一致推崇,并且拿到美国独立精神奖的最佳影片。如果考虑一下近五年奥斯卡的脾气,它拿奖也不是没可能。剩下的《伯德小姐》、《至暗时刻》、《魅影缝匠》、《华盛顿邮报》就别提了,没什么希望。

什么叫大年?非得是最佳提名中两到三部都有获奖希望,其他陪跑作品也不会与之差距太大,才能叫大年。哪怕以前是五部提名,现在扩张到了十部内,免不了有滥竽充数的。无论如何,两到三部重量级作品,加上陪跑影片的整体质量,永远是决定奖项含金量的基础。

比如88届奥斯卡,算不上多大的年,整体是有断层的。但是《聚焦》和《荒野猎人》都是名副其实的种子选手。仔细想想,《房间》也不是没有爆冷的可能。陪跑片《大空头》也是水准线之上,虽然奥斯卡不大感兴趣,但从影片本身来说,题材选的也非常好。《疯狂的麦克斯》和《火星救援》是提名数量扩张后,有幸进来的优质商业类型片,也具备文艺和风格化的底色。

再比如87届奥斯卡,基本称得上是离咱们最近的大年了。《鸟人》、《少年时代》,甚至包括《爆裂鼓手》和《布达佩斯大饭店》其实都有冠军相。《万物理论》、《模仿游戏》、《塞尔玛》和《美国狙击手》几部电影的语言相当保守,注定陪跑,却也不是泛泛之辈。

87届影帝影后

如果继续追溯,第86届奥斯卡也被认为是“政治正确”的一年——我已经讨厌这四个字很久了。《为奴十二年》说不上是九部里拔尖的那个,但是各有特点的《地心引力》、《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私心很喜欢)也并未与其拉开肉眼可见的差距。整个提名名单处于彼此拉扯的水平,谁也没高太多。最终考虑话题优势,给《为奴十二年》,不至于特别让人不舒服。

2013年的奥斯卡更是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彼时奥巴马连任,学院适时地给这位黑人总统送上了最佳影片《逃离德黑兰》。也不能说这部片就配不上小金人,虽然主题讨巧,但叙事还是很流畅的,影像也较有力。它的竞争对手《林肯》、《少年派》、《猎杀本拉登》、《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被解救的姜戈》和《爱》也都不是盖的。

85届影帝影后

大致梳理了前四年的影片情况,我们应该能看出,从2010年提名影片数量增加后,奥斯卡便在逐渐转型。到2012年《艺术家》这一届,更多的提名影片并未冲淡太多该奖项的分量,大家勉强还能维持在一个金线上。从2013年开始,人们逐渐感觉陌生,但提名和获奖作品仍算是合理。直到去年的乌龙,再到今年这届,就彻底判若两“奖”了。

以前的奥斯卡,免不了也受公关、政治、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选出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比如《莎翁情史》和《母女情深》。当然,在我眼里,《为奴十二年》和《撞车》也是马屁拍的溜,靠正确性收获了小金人。从电影本身来说,《撞车》就没什么理由能击败《断背山》。但奥斯卡选出这些片子,至少还算有点分寸,依旧是以考虑电影本身的素质为前提的,不至于做的太过。

李安凭《断背山》获最佳导演

即便如此,拿出《母女情深》、《莎翁情史》、《撞车》、《为奴十二年》这几届来说的话,其成因也是与今年的结果大不相同的。最显而易见的是,至少它们还都有剧本奖加持。另一方面,就拿21世纪之后的18届奥斯卡来讲,加上今年,共有五次是最佳影片没拿到剧本奖的,分别是第73届《角斗士》,第75届《芝加哥》,第77届《百万美元宝贝》,第84届《艺术家》和这次的《水形物语》。你会很快发现,前面这些获奖影片的情况,根本无法套用在《水形物语》身上。

我深切地感觉到,2013年以前的奥斯卡颁奖逻辑和评审标准,已不再对未来的奥斯卡有任何参考价值。这个奖项的性质和特点几乎完全变了。当然,是往不好的那个方向变。

我有理由怀疑,以现在奥斯卡的这种趋势,将会让电影,至少是美国电影,逐渐沦为舆论的傀儡。假以时日,一部电影,一部英语电影,一部美国独立制作,一部所谓的颁奖季冲奥片,只会把力气花在琢磨影片的选题和人物的肤色、性别、阶级、性向上,再也没什么动力去探索更新的电影语言和更高的制作工艺了。

哪怕是去年的《月光男孩》,在占尽肤色和性向的优势之外,还称得上有那么一丢丢美学价值——这也是因为该片对于此类社会议题,在表面上打磨了一番,做做样子规避了一下,没有像其他种族同性题材那样直接。

“不是《爱乐之城》,是《月光男孩》!我没开玩笑!”

《月光男孩》拿奖虽然让人失望,感觉特别没劲,但还是比《水形物语》要合理得多。与电影品质本身有无关联先不说,至少能让人清晰地看到奥斯卡某种笔直的姿态。而今年颁给《水形物语》,简直是丧心病狂,完全是一种不合理的姿态。至少将“最佳导演”颁给别人,都不至于引发如此争议。

我甚至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奥斯卡这次没把最佳给《绝命镇》,是否是因为考虑去年已经有同为种族题材的《月光男孩》拿了奖,而做出的一种平衡?当然,《绝命镇》的素质也难拿这个奖。

总之,联想到这一点,还有目前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再看看今年的奖项分布,我认为学院彻底打破了自己的下限,正式让颁奖礼沦为排排坐吃果果的游戏,且与美国社会和好莱坞一起,进入到了大动荡时期。奥斯卡以一种扭捏的姿态和分裂的面貌,跟历史决裂,走上新的曲折之路。

这条路必定铺满了妥协、矫饰,以及虚伪的政治正确——这反而成为了一种赤裸裸的偏见和歧视。

《水形物语》当然不是烂片。然而它能得奖,很可能是因为顶掉了与《月光男孩》重合的《绝命镇》,成为了最正确的那一个:同性恋、残疾人、黑人、边缘群体、底层阶级、歌舞片、冷战、间谍、黑色电影……它占尽了所有学院喜闻乐见的元素,并进行精巧的包装。可致命的是,其电影语法的平庸陈腐,只是令这些包装好的元素散落一地,并未升华到一种整体性的高完成度,对剧作和核心主题毫无推动催化作用。所以,它配得上最佳影片吗?何况对手还是《三块广告牌》?

我在之前的《水形物语》影评里提到过,相比导演身份,我可能更喜欢电影外的陀螺。除了《潘神的迷宫》,他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奥斯卡级别作品吗?他之前的电影,更多体现在其娱乐价值上。这次靠《水形物语》拿奖,实在难以服众。《水形物语》的品质,也就比《猩红山峰》强出一个身位,更别提《潘神的迷宫》了。哪怕论娱乐性,都很难说能超越《环太平洋》和《地狱男爵》。然而看看提到的这些影片,哪一部是能让他问鼎奥斯卡“最佳导演”的?

当然,马丁·麦克唐纳连最佳导演提名都没有,我还能说什么?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我都看不出来这次陀螺和《水形物语》获奖,与影片本体或导演自身有多大关联性。这已经不单单是放出某种信号了,而已经是在直接揭示新时期奥斯卡的诉求:评委们怕是再也不会以电影本体的美学和艺术价值,或者商业范本和类型创作为优先考量条件了。取而代之的是社会议题、舆论风向和政治环境。

这是非常可怕的,极有可能对未来的电影的工业和艺术发展造成恶劣影响。因为奥斯卡不同于欧洲三大,作为综合性评奖的重要意义,对每年正在制作和计划制作的电影的引导作用,对创作模式的示范和实践作用,在当今影坛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旦它颠覆了自己的准则,破坏了自己的结构,不仅会对自身的权威性造成伤害,也会逐渐让世界范围内的商业/艺术电影进入滑坡式发展。

有人说,奥斯卡本质上就是美国本土奖,必然会受到美国社会语境和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哪怕不行了,让学院自嗨就好了。

要我说,只要美国电影的工业和市场仍然是世界最强的,那他们就永远无法自嗨。奥斯卡确实只是个美国本土奖,但架不住它巨大的影响力呀。这种影响力的形成,又是因为依托着具有全球生产发行能力的好莱坞体系,和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美国影视产业(好莱坞和美国电影还不能完全划等号)。这种超级力量使他们拥有极大的话语权。而如果你是个影迷,或是一名电影从业者,就很难不去迷信这种电影霸权。何况从1929年便开始举办的奥斯卡,风风雨雨都走过90年了,你又如何去忽略一个历史如此悠久的顶级电影奖?

再加上学院又总是乐意给全世界做出表率。从各个方面来说,奥斯卡久而久之产生的权威性和话题性是难以被忽视的。结果,颁奖礼这两年总给人一种无聊的印象,评委们似乎越来越不关心影片本身的价值了。这种趋势相当危险。长此以往,学院的权威性势必会被动摇,奥斯卡很可能会做的越来越小。但只要美国电影的能量还在,那么这种弊端难免会辐射到世界性电影产业中去。

之所以会这样,首先应该归结于评委人数的扩大,导致年龄结构的变化。目前学院里掌权依旧是一帮老头子,但新加入的年轻人在跟他们角逐。老头子们虽然乐意改变,但绝对不会彻底整改——当然这种整改也不一定能产生积极作用,很容易跑偏,比如现在。以前好歹入围影片都能达到某种基准线之上,才有可能拿场外手腕儿说事儿。这两年借着提名增加,入围片已经慢慢不尽如人意了。再加上评委团激进与保守并存,就给人一种特别分裂、气喘吁吁的感觉。

其次是美国政治的动荡之激烈,触及到了自由派大本营的好莱坞,也就影响到奥斯卡本身。这看似确实是一种无奈。可是在以前,我印象中奥斯卡还几乎不太屑于政治风向和舆论压力,有些时候甚至“顶风作案”把奖颁给一些有争议,甚至有污点的艺人,就为了表彰其过去一年奉献的杰作或艺术成就。甚至去年的最佳外语片和一些艺人的获奖感言,也是有鲜明态度在里面的。总之,曾经的奥斯卡时不时就散发出“艺术面前决不让步”的淡淡风骨,今年则连这么点儿勇气也看不出来了。它的软弱导致了这种不堪入目的妥协。当然,这里面也有收视率等商业因素,要细说起来真的就太复杂了。

而最烦人的,就是越来越刺鼻的“政治正确”味道。关键是,奥斯卡难道不知道这四个字是烫手山芋吗?众所周知,同性恋、女权、种族问题在近年奥斯卡上是很吃香,但也不足以代表所有涉及此类主题的影片,都是靠着讨巧的题材拿的奖。可是你要问我今年的最佳影片《水形物语》和最佳原创剧本《逃出绝命镇》胜出,是因为影片和剧本真的好?与竞争对手不分伯仲?真的超越了所有提名者?我决计不肯接受。

我们在无数影片中看到过政治的肮脏与虚伪,其中许多还是奥斯卡获奖影片。那怎么到了现在,奥斯卡连自己的底线都不要,越来越在乎“政治正确”了?如果说政治伴随着肮脏、丑陋与虚伪,难道其所衍生的“政治正确”就很伟光正吗?

在我看来,去标榜这些所谓的正确性,要比费尽心思地考量影片品质,投出关键一票要难得多。而所谓的“政治正确”,更像是用一些已经得到缓解的问题,去掩饰另一些更深层的问题。它总会伴随着片面与偏激,比选出一部平庸之作当“最佳影片”更容易引起人们的争议与不满。更何况政治本质上就没什么正确和错误,只有利益。如果还高举“正确”的旗帜,那么学院和好莱坞就真的永远也正确不了了。这些社会议题的复杂性,早已超出电影所能承载的功能。

就比如说,如此“正确”的奥斯卡,为什么不改改那些个人奖的奖项设置?确实,奥斯卡从第一届开始就把演员奖分成了男女两类,可你要归结于历史传统,我想问现在的奥斯卡还有何历史传统可言?种族歧视以前还是传统呢!

为什么演员要分男女主配,而导演却不分男女?难道只是因为幕前幕后的原因吗?我反正没看出来男女演员在表演上能有什么天壤之别。毕竟这不是体育,不存在运动员身体上的差距。如果要搞平权,为什么不把男女放到一个标准里评判?合性总会比分性更能体现性别上的公平吧?而如果坚持要分性的话,那导演奖又怎么说?以前还可以说女导演太少,现在呢,凑得齐五个吗?

90届影帝影后

总是拿入围作品做文章,却不改变奖项的设置,这真的就很“政治正确”了吗?以前有种族问题,有LGBT问题,有伊拉克战争。如今,除了这些,美国新的社会问题又是什么?隔离墙,亚裔、拉丁裔现状,非法移民,枪支暴力,右派兴起……可惜,我在奥斯卡上看不到。

那么,我们真觉得有可能改变个人奖分类吗?我们真觉得作品在题材和政治上走下去,能让所有人满意吗?显然不行。

我们当然可以以艺术之名去呼吁,去发声。但如果说真正的集体参与进去?我没看到目前的电影界有能力掌控这游戏。看看现在的“MeToo”运动,再去品一下哈内克的评价吧。

公认的:社会、经济、哲学、政治、历史是电影的矿山,而政治又是其中最险恶的那座。得是头脑多清醒,经验多丰富,才华多杰出的电影人,才能拿捏好艺术作品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呢?这种人在电影界又有几个?

所以,学院到底是要坚持这虚伪片面的政治正确,还是脱掉这件丑陋的外衣,回归正轨,以影片本身的艺术价值和美学表达为前提,去保证每个奖项的含金量,心里还没点13数吗?

反正,这两年的奥斯卡已经颜面扫尽,尊严的底裤都丢光了,看得我极其失望。它已经偏离了电影艺术本身,甚至已经懒于关注美国文化真正的价值所在了,反而玩出一大堆有的没的。除非我们真正做到再也不迷信奥斯卡,要么就是学院能及时调整回来——我不认为短时间内能做到其中一点。所以,从目前所体现的性质来看,我对奥斯卡的前景持非常悲观的态度。

(完)

文中一些观点也来自于我和好友Parker的讨论。他还认为,奥斯卡现在在选一个既好又正确的片,这种方向(或者野心)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我说的分裂。实际不仅仅奥斯卡,包括格莱美在哪各种奖项都遇到了这种问题。随着资源的开放观众需求社会需求的增多,一味的好电影已经不满足生存现状了。尤其奥斯卡有非常强的商业需求,而且其商业地位逐渐下降。他个人偏向是商业对政治的妥协,而不是艺术追求对政治的妥协。

PS:其他主次奖项都没什么惊喜,保守的不行,能说的也只有“实至名归”四个字了。归根结底,还是入围影片质量断层明显,总之就是死气沉沉。但是看到罗杰·迪金斯和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拿到小金人还是很高兴。而纪录片《伊卡洛斯》又正确了一把。

罗杰·狄金斯14提首中

PPS:今年不光最佳影片、导演和原创剧本非常差,影帝单从表演本身来讲,也只能说勉勉强强。我很喜欢加里·奥德曼,但我不认为他的丘吉尔演的有多好,一半得是化妆的功劳。当然,其他对手也都不怎么样,除了丹尼尔·戴·刘易斯。但是大神都拿过三次奖了,也不可能再中。

PPPS:好莱坞整风,开启了大规模的自我审查和集中清缴。从韦恩斯坦、到凯文·史派西、伍迪·艾伦、卡西·阿弗莱克、詹姆斯·弗兰科……全部被拒之门外。不说别的,至少后几位的缺席,让奥斯卡的星光黯淡许多。何况几个人本来还都有机会入围参与奖项争夺,卡西更是颁奖嘉宾。结果呢,我却在红毯上看到了科比。暂且不提他的黑历史,这《亲爱的篮球》拿奖,简直比《水形物语》还要水。当真是文体不分家了吗?再次印证所谓“政治正确”本质的不正确性。

《普通女人》获奖

PPPPS:最终也就《普通女人》还能稍微令人惊喜。外语片可还别真成了电影艺术最后的自留地了!

同不同意另说,先谢谢你看完这满篇牢骚。

完整提名获奖名单

(加粗为获奖者)

最佳影片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至暗时刻》

《敦刻尔克》

《逃出绝命镇》

《伯德小姐》

《魅影缝匠》

《华盛顿邮报》

《水形物语》

《三块广告牌》

最佳原创剧本

库梅尔·南贾尼、艾米丽·V·戈登《大病》

格蕾塔·葛韦格《伯德小姐》

瓦内莎·泰勒《水形物语》

马丁·麦克唐纳《三块广告牌》

乔丹·皮尔《逃出绝命镇》

最佳改编剧本

卢卡·瓜达格尼诺、詹姆斯·伊沃里、沃尔特·法索《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迪·里斯《泥土之界》

艾伦·索金、Molly Bloom《茉莉牌局》

斯科特·纽斯塔德、迈克尔·H·韦伯、格雷戈·赛斯特罗、汤姆·比塞尔《灾难艺术家》

迈克尔·格林《金刚狼3:殊死一战》

最佳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敦刻尔克》

乔丹·皮尔《逃出绝命镇》

格蕾塔·葛韦格《伯德小姐》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魅影缝匠》

吉尔莫·德尔·托罗《水形物语》

最佳男主角

提莫西·查拉梅《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丹尼尔·戴·路易斯《魅影缝匠》

丹尼尔·卡卢亚《逃出绝命镇》

加里·奥德曼《至暗时刻》

丹泽尔·华盛顿《罗曼先生,你好》

最佳女主角

莎莉·霍金斯《水形物语》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三块广告牌》

玛格特·罗比《我,花样女王》

西尔莎·罗南《伯德小姐》

梅丽尔·斯特里普《华盛顿邮报》

最佳男配角

威廉·达福《佛罗里达乐园》

伍迪·哈里森《三块广告牌》

山姆·洛克威尔《三块广告牌》

理查德·詹金斯《水形物语》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金钱世界》

最佳女配角

玛丽·布莱姬《泥土之界》

莱丝利·曼维尔《魅影缝匠》

阿丽森·詹尼《我,花样女王》

劳里·梅特卡夫《伯德小姐》

奥克塔维亚·斯宾瑟《水形物语》

最佳摄影

罗杰·狄金斯《银翼杀手2049》

蕾切尔·莫里森《泥土之界》

布鲁诺·德尔邦内尔《至暗时刻》

丹·罗斯特辛《水形物语》

霍伊特·范·霍特玛《敦刻尔克》

最佳剪辑

李·史密斯《敦刻尔克》

西德尼·沃尔因斯基《水形物语》

乔恩·格雷戈里《三块广告牌》

保罗·马奇里斯、约翰森·阿莫斯《极盗车神》

塔蒂亚娜·里格尔《我,花样女王》

最佳艺术指导

保罗·奥斯特贝里《水形物语》

丹尼斯·盖斯纳《银翼杀手2049》

内森·克劳利《敦刻尔克》

莎拉·格林伍德《至暗时刻》

莎拉·格林伍德《美女与野兽》

最佳服装设计

杰奎琳·杜兰《美女与野兽》

马克·布里吉斯《魅影缝匠》

康索拉塔·伯耶尔《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

路易斯·塞凯拉《水形物语》

杰奎琳·杜兰《至暗时刻》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

《至暗时刻》

《奇迹男孩》

《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

最佳混音

《敦刻尔克》

《银翼杀手2049》

《水形物语》

《极盗车神》

《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

最佳音效剪辑

最佳视觉效果

《银翼杀手2049》

《金刚:骷髅岛》

《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

《银河护卫队2》

最佳动画长片

李·昂克里奇、阿德里安·莫利纳《寻梦环游记》

多洛塔·科别拉、休·韦尔什曼《至爱梵高》

诺拉·托梅《养家之人》

汤姆·麦格拉思《宝贝老板》

卡洛斯·沙尔丹哈《公牛历险记》

最佳动画短片

维克多·凯尔、加布里埃尔·格拉珀龙《花园派对》

格兰·基恩&科比·布莱恩特《亲爱的篮球》

戴夫·穆林斯《失物招领》

扬·拉豪尔、雅各布·舒《反叛的童谣》

马克斯·波特、茹·库瓦哈特《负空间》

最佳原创配乐

亚历山大·迪普拉《水形物语》

汉斯·季默《敦刻尔克》

强尼·格林伍德《魅影缝匠》

约翰·威廉姆斯《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

卡特·布尔维尔《三块广告牌》

最佳原创歌曲

"RememberMe"《寻梦环游记》

"This Is Me"《马戏之王》

"Mystery of Love"《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Stand Up for Something"《马歇尔》

"Mighty River"《泥土之界》

最佳外语片

塞巴斯蒂安·莱里奥《普通女人》(智利)

安德烈·萨金塞夫《无爱可诉》(俄罗斯)

鲁本·奥斯特伦德《方形》(瑞典)

齐德·多尔里《羞辱》(黎巴嫩)

伊利迪库·恩雅蒂《肉与灵》(匈牙利)

最佳纪录长片

史蒂夫·詹姆斯《国宝银行:小到可以进监狱》

布莱恩·佛格尔《伊卡洛斯》

菲拉斯·法耶德《阿勒颇最后一人》

扬斯·福特《坚强之岛》

阿涅斯·瓦尔达、让·热内《脸庞,村庄》

最佳纪录短片

劳拉·切科韦《埃迪&伊迪丝》

弗兰克·斯蒂费尔《天堂堵塞》

伊莱恩·麦克米利恩·谢尔顿《海洛因》

托马斯·列侬《刀技》

凯特·戴维斯《交通站》

最佳真人短片

德林·西尔《11点》

小凯文·威尔逊《我的外甥艾默特》

克里斯·奥弗顿《沉默的孩子》

卡佳·本拉斯《我们所有人》

里德·范·迪克《迪卡布尔小学》

驾驶式洗地机

玻璃鳞片涂料

音乐喷泉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