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涡泵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旋涡泵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合肥创新主体加速由丛林向森林生长

发布时间:2021-01-08 19:21:58 阅读: 来源:旋涡泵厂家

中安在线讯 据江淮晨报报道,1997年5月,合肥市获批全国首批技术创新试点城市之一。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合肥市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均在省会城市“十强”;创新主体加速由“丛林”向“森林”生长;“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也助力我省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均在省会城市“十强”

1997年5月,合肥市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技术创新试点城市之一。此后,在创新的道路上,合肥市一发不可收。先后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连续多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近年来,合肥市还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核心,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创新平台载体培育、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三大工作任务,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框架体系,进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目前,合肥市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全部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十强”。合肥市已经初步形成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新型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助力我省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过去的两年,安徽省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在“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上聚焦用力,我省正在构建由点到面的省域创新网络体系。

其中,“一个中心”,就是放百年眼光、集全省之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科学中心;“一个新城”,就是按照“尖端引领、集中布局”的原则,高水平规划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一个区域”,就是扎实推进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个试验省”,就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建设,组建首批10个安徽省实验室和10个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制度创新先行区。

毫无疑问,我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的规划原点在合肥,核心工作也在合肥。近年来,合肥市政府和驻肥高校、科研院所在科技聚焦“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助力我省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安徽创新馆二季度完成“一体化”招标

2017年1月,合肥市获批建设全国第二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由此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趁此东风,合肥市启动布局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超导核聚变中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联合微电子中心、离子医学中心、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平台、大基因中心多个创新平台建设。

目前,合肥市正主动对接国家部委,积极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实验室方案已报至国务院。此外,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市级建设公司已经正式组建;大气环境、先进光源、未来网络设施等大科学装置启动建设;离子医学中心、人工智能平台等创新平台也在加快推进。在推进协同创新平台发展建设方面,中科大先研院已经形成市场化改革方案,提升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培育能力。

今年二季度,相关部门将编制完成《关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实施意见》(暂定名),出台2018年度合肥市自主创新政策,加快推进《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工作,并谋划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等支持政策。安徽创新馆也将完成设计施工一体化招标,按照创新成果展示、转换、服务的功能定位,开展项目深化设计工作。

创新主体加速由“丛林”向“森林”生长

科大国创、国轩高科、美亚光电、华米科技……为何一个又一个企业在合肥生根,迸发出自主创新的火花?因为合肥这座城市,有着与生俱来的创新DNA。在这片热土上,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型产业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合肥人更是具备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2010年,合肥被授予“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称号,创新种子,逐渐破土发芽。从高端研发,到成果孵化,再到创新服务,合肥打造了诸多创新平台,形成政产学研用的“创新链条”,在层层推进中促进科技研发高端化、共享化,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

冰箱占全国总产量的1/3,洗衣机占全国总产量的1/4……合肥的传统制造业令人瞩目;同时,光伏产业、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以“讯飞超脑”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更是领先全球……近年来,合肥制造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创新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保持了总量与位次同升、结构与效益趋优的良好态势。

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获得更高层次的认定,跻身“省队”“国家队”。过去的两年,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新增超过300户。2017年,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1600多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究开发机构超过1300个。如今的合肥,创新主体正加速由“丛林”向“森林”生长。

“三重一创”专项引导资金鼓励企业创新

科技成果的“生根”、“发芽”和“茁壮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滋润,而资金是重要“养料”。早在2014年,合肥便设立了天使投资基金,支持年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以及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以金融之力全力支持自主创新。如今的合肥,“创新高地”已是实至名归。

此后,在支持自主创新方面,合肥市从来就是“大手笔”。今年起,合肥市还设立了“三重一创”建设专项引导资金,用“真金白银”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发展。这也就意味着,从现在起的未来三年内,合肥市将对新认定的市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每个给予不少于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每年总资金不超过2亿元。

对已认定的市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每年会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基地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分结果给予奖励。其中,评估得分85分及以上的,奖励3000万元;评估得分75分及以上、85分以下的,奖励2000万元;评估得分65分及以上、75分以下的,奖励1000万元;评估得分65分以下的,不予奖励;连续2年评估得分60分以下的,予以摘牌。

今后,合肥市政府将提供更丰厚的资金扶持,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对本市企业实际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购置关键设备给予补助,补助比例为购置金额的5%,单个项目补助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以此来支持企业项目建设。对本市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的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近3年主要贡献指标年均增速不低于20%、上一年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增速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不惜重金奖励一线职工进行技术创新

近年来,合肥市对一线职工技术创新的奖励,也是不惜重金。今年4月11日,合肥市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定了合肥市第五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遴选项目。此次,一共有242个创新成果榜上有名。其中,“杂交水稻国审品种徽两优898”等2个项目获特等成果,“料酒酿造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等5个项目获一等成果,“机动车尾气立式检测系统”等20个项目获二等成果。此外,三等成果40项,优秀成果175项。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些创新成果,合肥市政府将颁发证书并给予资金奖励。对于获得特等成果、一等成果的项目牵头人,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授予“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其中获得特等成果的项目牵头人同等条件下,可作为“合肥市劳动模范”候选人优先推荐;其他成果项目牵头人由合肥市总工会授予“金牌职工”称号。如今,一线职工技术创新提供的“星光大道”正越来越宽。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方案编制完成

如今,合肥市已经跻身知识产权强市。这既离不开知识产权数量的增加,更需要质量的突破。知识产权只有量质并重,才能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赢得更多发展主动权。近年来,合肥市始终坚持发明专利量质并重、质量优先,确保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2016年,全市共申请专利50792件,其中发明专利25895件;全市共授权专利18496件,其中发明4799件。全市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名列全省第一。2017年,合肥市有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61340件,其中发明专利32828件;授权专利21469件,其中发明专利4917件。

近年来,合肥市积极引导企业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来自合肥市科技局的最新消息显示,截至目前,合肥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已达17447件。全市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17件。此外,合肥市还正在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已经编制完成建设方案并上报国家知识产权局。

(晨报首席记者方佳伟)

令我难忘的夜晚

众志成城创建文明城市

夜游三江